中国古代政权的国都又称为都城、京城。国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而且很多政权并不是只有一个首都,有的有好多的首都。 陪都又叫“两京制度”,起源于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西周时期,周武王为加强对东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和防止商朝势力的复辟,在洛阳建立陪都,此后各朝代无不仿照周朝设立两京,甚至三京、四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有的甚至有五个首都。汉、隋、唐、宋时代华夏王朝大多都是“两京制”,“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那宋往后两京渐渐衰败,政治中心东移,北宋时代的两京已经是东京开封,西京洛阳了。南宋时国都转到了临安(杭州),元往后,政治中心大多在北京。少数时辰在南京(明初建都南京)。我们看一下拥有多个首都的朝代。 长安与洛阳,在我国古代历史的中前期,往往被视为东西两大片区的统治重心,王朝统治者往往在长安与洛阳之中选择一个作为帝都(统治中心),并把另一个设置成【第一陪都】(第一统治重心)。 在周、秦、汉、唐的近两千年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907年),整个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黄河流域,整个华夏天下的格局,也便以关东(又名关外)、关陇(又名关西、关中)两大片区为重心。在这样的军政经济格局下,以周汉唐三个大一统王朝为主的两千年便始终尽量以长安为西都坐镇西方关陇、以洛阳为东都坐镇东方关东。 在中国朝代更替中,不断地有城市变成都城,成为那个时代的文明河繁华的代表,有些得到了传承至今还是繁华的都市,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在哪里都已经无从寻找踪迹了。 | 首都 | 年代 | 夏朝 | 先夏 | 大夏(相传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 ?—鲧 | 崇(相传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 | 鲧 | | 阳城(相传今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 | 禹 | 阳翟(相传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 禹—太康 | 有穷氏 | 夏邑(相传今河南省商丘市) 穷石(相传今河南省洛阳市南) | 羿(有穷氏政权) 羿、寒浞 (有穷氏、伯明氏政权) | 有易氏 | 有易(相传今河北省易水流域) | 有易(有易氏、易阳国) | | 斟(一说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29公里处芝田镇稍柴村,
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18公里处) | 太康、中康 | 帝丘(相传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 | 相、少康 | 原(一说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2公里庙街原城) | 杼 | 老丘(相传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 | 杼—扃 | 西河(一说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南) | 廑—发 | 斟(一说今河南省郑州市旧巩县西南29公里处,
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18公里处) | 桀 | “河南”(当今位置不明,
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18公里处) | 桀 | 商 | 先商 | 亳(今河南省商丘市) | 契 | 商(今河南省商丘市) | 昭明 | 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 相土 | 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 相土 | 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 上甲 | 殷(今河南省安阳市) | 王亥 | 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 “殷侯” | 早商 | 亳(今河南省商丘市) | 大乙汤—大戊密(约前1600年-前1422年) | 嚣(今河南省郑州市商城遗址) | 中丁庄、卜壬发(仲丁元年,约前1421年-前1386年) | 相(一说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南) | 戋甲整(河亶甲元年,约前1385年-前1377年) | 西亳(今河南省洛阳市) | 且乙滕—且丁新(约前1376年-前1328年) | 西亳(今河南省洛阳市) | 且乙滕—且丁新(约前1376年-前1328年) | 奄(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 | 南庚更、象甲和(约前1327年-前1315年) | 晚商 | 殷(今河南省安阳市) | 般庚旬—帝辛受(约前1314年-前1046年) | 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 | 帝辛受(约前1046年) | 周朝 | 先周 | 邰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 弃-不窋 | 戎狄(今甘肃省庆阳市) | 不窋-公刘 | 北豳(今甘肃省庆阳市) | 公刘 | 豳(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 公刘-周太王 | 岐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周原) | 周太王-周文王 | 丰京(都城、西政治中心,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处,咸阳市秦都区钓台街道) | 周文王-约前1046年 | 西周 | 镐京/宗周(都城、政治中心,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处,咸阳市秦都区钓台街道) | 约前1046年-前771年 | 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 | 约前1046年-前771年 | 郑(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 周穆王 | 犬丘(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槐里城) | 周懿王 | 东周 | 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 | 前770年-前367年 | 洛(西周国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 | 前367年-前256年 | 巩(东周国都城,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 | 前367年-前249年 | 秦朝 | 西垂(今甘肃省一带) | ?-非子 | 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 | 非子-前822年 | 犬丘(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 前822年-前776年 | 汧邑(一说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磨儿塬村西) | 前776年-前762年 | 汧渭之会(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 前762年-前714年 | 平阳(今陕西省宝鸡市) | 前714年-前677年 | 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 | 前677年-前383年 | 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 | 前383年-前350年 |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 前350年-前207年 | 汉朝 | 西汉 | 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前202年 前202年-8年 | [tr][/tr]
新朝 | 常安(即长安) | 8年-23年农历二月 | 玄汉 | 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 | 23年农历二月-23年农历十月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23年农历十月-24年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24年-25年农历十月 | 赤眉汉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25年农历十月-27年 | 东汉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26年-190年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191年-195年 | 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 | 196年-220年 | 蜀汉(三国) | 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 | 221年-263年 | 魏(三国) |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 | 204年-220年 | 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 | 220年-221年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221年-265年 | 吴(三国) | 公安(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 | -221年 | 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东) | 221年-229年农历九月 |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 229年农历九月-265年农历九月 | 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东) | 265年农历九月-266年农历十二月 | 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 266年农历十二月-280年 | 晋 | 西晋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265年-311年农历六月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313年农历正月-316年农历十一月 | 东晋 |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 317年-420年 | 魏(北朝) | 代国
(十六国) | | 338年-340年 | 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北) | 340年-376年 | 牛川(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的塔布河河畔) | 386年农历正月-386年 | 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北) | 386年-386年农历四月 | 北魏 (北朝) | 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村北) | 386年农历四月-398年 |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市区偏北) | 398年农历七月-494年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494年-534年 | 东魏 (北朝) |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 | 534年-550年 | 西魏 (北朝)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535年-557年 | 齐(北朝) |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 | 550年-577年 | 周(北朝)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557年-581年 | 宋(南朝) |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 420年-479年 | 齐(南朝) |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 479年-502年 | 梁(南朝) | 梁 |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 502年-552年 |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 552年-555年 |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 555年-557年 | 西梁 |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 555年-587年 | 陈(南朝) | 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 557年-589年 | 隋朝 | 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 582年-618年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606年-618年 | 唐朝 | 唐朝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618年-690年 | 武周 | 神都(今河南省洛阳市) | 690年-705年 | 唐朝 |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705年-904年 |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 904年-907年 | 后梁 | 东都(今河南省开封市) | 907年-909年 | 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 | 909年-913年 | 东都(今河南省开封市) | 913年-923年 | 后唐 | 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 | 923年-936年 | 后晋 | 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 936年-947年 | 汉(五代) | 后汉 | 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 947年-951年 | 北汉 | 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 | 951年-979年 | 后周 | 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 951年-960年 | 宋朝 | 北宋 | 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 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 | 南宋 | 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 | 1127年6月12日-1128年 | 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 1130年-1276年 | 大辽 | 契丹 | | 907年-916年 | 契丹国 |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 | 916年-918年 | 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 | 918年-936年至947年间 | 辽朝 | 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 947年间-983年 | 契丹国 | 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 | 983年-1066年 | 辽朝 | 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 | 1066年-1120年 | 北辽 | 南京(今北京市西城区西南、丰台区东) | 1122年-1123年 | 西北辽 | 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达欣其楞县青托罗盖古城) | 1124年-1130年 | 西辽 | 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 | 1132年-1134年 | 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马克市布拉纳城) | 1134年-1218年 | 东辽 | 中京(今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 | 1213年-1269年 | 后辽 | 澄州(今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 | 1216年-1219年 | 金国 | 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 1115年-1153年农历三月 | 中都(今北京市西城区西南、丰台区东) | 1153年农历三月-1214年 | 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 | 1161年10月27日-1161年农历十二月 | 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 1214年-1232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 | 归德(今河南省商丘市) | 1232年-? | 蔡州(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 ?-1234年2月9日 | 大元 | 大蒙古国 | 阔迭额阿剌勒(今蒙古国肯特省德勒格尔汗县阔迭兀岛附近) | 成吉思汗—蒙哥 | 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喇和林县) | 1220年-1264年8月 | 元朝 | 开平/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北岸) | 1260年5月5日-1276年 | 燕京/大都(今北京市) | 1271年-1368年农历八月 | 北元 | 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 1368年农历八月-1369年 | 应昌(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 | 1369年-1370年 | 哈拉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喇和林县哈喇和林市额尔德尼召寺庙北) | 1370年-1388年 | 大明 | 明朝 | 南京 | 1368年1月23日-1421年2月2日 | 北京 | 1421年2月2日-1424年 | 南京 | 1424年-1441年 | 北京 | 1441年-1644年4月25日 | 南明 | 南京 | 1644年6月7日-1645年6月17日(福王朱由嵩) | 福州 | 1645年6月29日-1646年10月7日(唐王朱聿键) | 广州 | 1646年12月8日-1647年1月20日(唐王朱聿𨮁) | 杭州 | 1645年7月1日-1645年7月7日(潞王朱常淓) | 肇庆 | 1646年11月20日-1652年3月15日(桂王朱由榔) | 安隆(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 | 1652年3月15日-1662年1月11日(桂王朱由榔) | 绍兴 | 1645年8月3日-1646年7月14日(鲁王朱以海) | 台州 | 1646年7月14日-1653年4月(鲁王朱以海) | 桂林 | 1645年9月22日-1645年10月14日(靖江王朱亨嘉) | 抚州 | 1645年11月(益王朱慈炲) | 龙游 | 1646年(益阳王朱术雅) | 揭阳 | 1647年10月18日-1647年10月21日(益王朱由榛) |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 1649年2月-1650年春(楚王朱容藩) | 明郑 | 东都/东宁(今台湾省台南市) | 1661年4月-1683年(郑成功、郑经、郑克塽) | 满清 | 女真国 | 佛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二道村) | 1587年2月-1603年2月 | 大金 | 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 1603年2月-1620年11月 | 界藩(今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章党镇高丽村与李家乡竖碑村交界处) | 1620年11月-1621年9月 | 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新城村) | 1621年9月-1625年4月11日 | 沈阳/盛京 | 1625年4月11日-1636年5月15日 | 清朝 | 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 | 1636年5月15日-1644年9月20日 | 北京 | 1644年9月20日-1912年2月12日 | 北京 |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 |
1、夏、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一个,洛阳是其中的一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自称是商的都城。 2、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朝,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虽然在影响和地位上不能和长安相提并论,但毕竟有别于一般的地方行政单位,所以一般上还是应该认为是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