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583|回复: 0

中国称为九州的由来,古代九州都是现在的哪里?

[复制链接]

489

主题

0

回帖

179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
发表于 2021-5-24 01: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也有人说“九州”其实是黄帝划分的,“九州”成为了中国汉族先民的民族地域概念。从战国开始“九州”正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后来发展到了晋朝,逐步演变成汉族人生活所在区域的“汉地”概念。

中国之所以叫做“中国”其实是很早就有记载的,中国一词最出现于周代文献,当时的“国”代表的是城邦,而“中”的意思是指天下中央,所以古代的“中国”其实就是指的“中央之城”或者“天下中间的王国”,周朝时期的“中国”最早是指关中、河洛地区,而后随着各诸侯国的扩张,“中国”才成为列国全境的称号,到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将其统辖范围统称为“中国”,至此中国也就慢慢成为历朝历代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其实在我们国家除了“中国”的称呼外,还有很多代称,比如“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诸州”、“神州”、“九州”、“海内”等(中国、炎黄子孙、华夏、中华民族各有什么区别?),在这些代称中,最让人疑惑地应该是“九州”这个代称了,其余的代称都是统称,为何九州这么另类呢?古代的九州指的都是现在的哪里呢?




为什么古代会被称之为九州呢?“九州”都是代指古代中国。但是,关于九州的说法又有几种,各不相同。关于九州的说法,在流传下来的古籍记载中有下列说法:

1、《禹贡》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2、《尔雅》九州:冀、幽、兖、营、徐、扬、荆、豫、雍。

3、《周礼》九州: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

4、《尚书·尧典》的说法,虞舜在禹治水之后,又就禹指九州,分治幽、并、营三州,合为十二州。

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也有人说“九州”其实是黄帝划分的,“九州”成为了中国汉族先民的民族地域概念。从战国开始“九州”正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后来发展到了晋朝,逐步演变成汉族人生活所在区域的“汉地”概念。由此可见,九州的地域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随着汉民族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不同朝代九州的区域范围划分也不尽相同,数量也有增减,但大致区域几乎没有变化。

“九州”代指中国也出现在各类诗歌里。例如: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所作的绝命诗《示儿》中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朝的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也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

这个得从先秦时期说起,九州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相传在古代大禹治水的时候,按照九个大型地理人文区域的民风不同,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但是《尚书·禹贡》的作者及成书时间,现在学术界尚有争议。关于《尚书·禹贡》的创作时间,目前有这几种说法:一、成书于西周;二、成书于春秋;三、成书于战国中期;四、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成书于战国晚期至汉代初年。这几种说法中,又以第三种得到的支持者为最多。

禹贡九州

九鼎

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每个州都有一个州牧,每个州牧都制作了一个大鼎,每个鼎上都刻有本州的名山大川和奇异之物,统称为华夏至尊神器——九鼎。以九鼎象征着九州,“九州”开始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又有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于是九州也就慢慢变成了古代汉族先民的民族地域概念,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在先秦书籍中,九州的范围为“北至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到了汉朝以后,九州更是成为百姓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据《禹贡》记载,当年大禹划天下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按照古代文献地理描述,当时的九州包括“五岳五镇四渎”,范围大致为:北到燕山山脉、渤海湾及辽东等区域;南边一直划到南海;西至现在甘肃接西域荒漠戈壁边缘,东边直接到大海了。“九州”概念的提出,是当时统治阶层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是一种政治抱负,寄希望后世子孙能够完成一统天下的理想。

冀州:在“九州”中最为尊贵,“天下十二州”中的并州、幽州、营州都是从冀州分出,地域非常辽阔,包括现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北部、及辽宁与内蒙部分地区,是政治重心所在。

兖州与青州:包括现代山东省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自古物宝天华,人杰地灵。

豫州:现今的河南地区,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原腹地,为四战之地,历史上曾数度达到鼎盛时期,自夏朝至宋朝长久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徐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因地处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

扬州: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包括现代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香港、澳门等广阔区域。

荆州: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还有桂林市。

梁州:包括四川、重庆、汉中及部分云贵地区,也就是古代常说的巴蜀之地。

雍州:包括今陕甘宁、青海以及新疆、内蒙部分地区,后改凉州。

《尔雅》中的九州

在《尔雅·释地》中也同样认为天下有九州,原文这样说道: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通过和《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对比,《尔雅》中有幽州、营州,而没有青州和梁州。

《尔雅》因为相较于《论语》《诗经》《孟子》这些知名度较广的书籍,《尔雅》显然差之远也。

但在性质和地位上,《尔雅》则意义非凡,其被成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词典,是一本解释语词的著作,后来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书中分门别类地解释了古代常见的事物,如书中有释天、释地、释亲、释乐、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等篇,解释了这些领域中常见到的词语。

《尚书·尧典》的十有二州

《尚书·尧典》的“肇十有二州”。西汉学者谷永(前?—前4年)最先把“肇十有二州”解释为“尧遭洪水,天下分绝十二州”。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年)撰《汉书》即从其说。他们认为这“十二州”是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而且在禹设置“九州”之前。可是,东汉马融(79—166年)认为“十二州”产生于禹治水之后,它是由当时氏族首领舜在禹置“九州”的基础上,增置幽、并、营三州而成。后世的释经家多从马融之说。自顾颉刚(1893—1980年)在20世纪30年代以确凿证据考证《尚书·尧典》乃汉人之作,“十二州”说是汉人影射汉武帝所置刺史部十三州而起,马氏所叙的十二州名只是调和了《禹贡》、《尔雅》、《职方》“九州”之名的矛盾而形成的混合物。现代的秦汉史和先秦史学者都从顾氏之说,否定了“十二州”说是尧舜时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观点。

其实应该有十三个州,分别为:司隶州、青州、幽州、徐州、冀州、荆州、扬州、茺州、豫州、凉州、益州、交州、并州。

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1,司隶州: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2,青州: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3,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4,徐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5,冀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6,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7,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8,茺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9,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10,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11,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12,并州: 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13,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古代的九州是现在哪里?

古代九州和现在地名的大致对应情况

最主要的划分有三种,所属区域也不同,一种划分是豫州,属于中原,在黄河的下游,河南,山东等地。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也涉及到了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冀州是起自黄河壶口,兖州是起自黄河下游,青州是起自渤海,涉及到了河北和山东半岛,扬州是起自淮河,荆州起自荆山,凉州起自华山,雍州起自黑水,西河等地。

第二种划分是冀州,豫州,属于河南省的大部分,另外还有山东省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青州指的是山东东部一带,徐州是山东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雍州指的是河北东南部,山东西北,河南东北等地。雍州是陕西北部,甘肃河西,青海东南,宁夏等,荆州是两湖两广,河南和贵州,扬州是淮北等地,凉州是如今的山西中南以及四川省等地。

第三种划分是豫州,是九州中的首要位置,起于河南。青州是东方的代表,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青州是山东半岛,以及黄河以南等地,徐州是泰山以南,淮河以北,扬州是淮河以南,荆州是指湖北以及长江中游,梁州是陕西以及秦岭以南和四川盆地,雍州是甘肃以及青海,宁夏和内蒙古西北,冀州是河北以及陕西和辽河,兖州,黄河与济水之间。

古代九州和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呢?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比如一个具体的地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所属的行政区域不一样,所以只能得到一个大致的地域观念。由于历史朝代更迭的原因,导致很多地名在不断的变化,根据资料中记载:

古代的豫州区域为“郑州市、开封市、漯河市、洛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商丘市、新乡市、信阳市、许昌市、周口市、驻马店市”;

古代的青州区域为“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日照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

古代的徐州区域为“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莱抚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徐州市”;

古代的扬州区域为“江西、福建、浙江、广东、香港、澳门、上海;南京市、常州市、淮安市、南通市、苏州市、泰州市、无锡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六安市、池州市、宣城市”;

古代的荆州区域为“湖北、湖南、桂林市”;

古代的梁州区域为“汉中市、安康市;成都市、绵阳市、广元市、南充市、巴中市、达州市、雅安市、德阳市、遂宁市、广安市、眉山市、资阳市、乐山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重庆”;

古代的雍州区域为“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商洛市、榆林市;宁夏、甘肃;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

古代的冀州区域为“河北、天津、北京、陕西、辽宁,德州市、聊城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和济源市等地区”;

古代的兖州区域为“荷泽市、济宁市;商丘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

另一说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还一说

冀州;大致是今天的河北南部,山东西端及河南北端;

兖州:是今山东的南部,河南东部;

青州:今山东大部及河北部分地区;

徐州: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东南部;

扬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荆州:今湖北大部分地区,湖南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

豫州: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梁州:大致是今陕西的汉中一带,以及四川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今云贵的部分地区;

雍州:大致包括今宁夏全境,以及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周礼》中的九州

《周礼·夏官》中说:“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

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相较于《尚书·禹贡》,《周礼》中有幽州、并州,而没有徐州和梁州。

九州的时代变迁

在先秦时期的九州说法不一,到了后世,因为政权实力的强大,管辖的疆域扩大,同时也是为了更有效的治理天下,于是把下辖的疆域划分得更加详细。

秦朝统一天下后,把全国分为36郡,后来又增加九原、南海、桂林、象郡、闽中5郡,于是全国有41郡。

汉朝建国后,将天下划分为十三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

到了晋朝初年,又将天下分为十九州。到唐代的“道”,再到宋代的“路”,最后到元代的“省”,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基本成型。

汉朝开始到两千年后的今天,汉地九州的地理范围基本没有发生过巨大变化,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中,经过朝代更迭很多“大州”慢慢的都褪去了曾经的历史光环,像青州、徐州、荆州和扬州四地已经沦为了地级市,冀州、青州和雍州则沦为了县级市,剩下的兖州成为了一个县级区,梁州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没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於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 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了战国末年在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汉朝将被秦国所灭的六国共同称为"诸夏" 。

汉代以后的华夏之域与九州之域等同 ,范围相当於汉地。又有"东夏" 、"南夏" 、"西夏" 等词称呼汉地内的局部地区。

其代指的地理范围自汉武帝以后民国以前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地理范围约略相当于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 ,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其范围一直稳定至1912年才发生变化,渐渐演变及奠定为今日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

参考书目:《尚书》、《周礼》、《尔雅》、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王力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所提供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 如资源下载链接侵犯到版权方,请发送邮件到o2k@qq.com,站长核实后会第一时间移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桂ICP备17006911号-1|历史的天空

GMT+8, 2024-12-23 14:32 , Processed in 0.1689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