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龙兴之地,指每个朝代的起源、发迹或肇基之地。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指的是朝代的龙兴之地:中国历史上各王朝及地方政权的起源地。第二种指的是开国皇帝的龙兴之地,即政权创始人出生之地。第三种指的是开国皇帝的发迹之地,也就是政权创始人最初控制的地区。
秦朝 秦朝的祖先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被周平王立为诸侯,敕封岐山以西的土地,那片土地就是秦地。秦人利用这片土地,和周围的夷狄交战,直到秦穆公独霸西戎,占领整个关中。所以,秦朝的发祥地是陕西的关中,最早的“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就是称关中。关中是一块盆地,渭河从中穿过,东边关闭函谷关,就是一块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王国。 汉朝 汉朝的开国诸功臣、大将都是丰、沛人士,但是汉高祖在戏下分封时,受封汉王,统领汉中地,所以汉朝的国号就是汉。汉高祖虽然是楚人,功臣、大将也多为楚然,但主要的兵源和粮饷却是汉中、关中,特别是关中支持的。正是利用了关中的沃野和关中的子弟兵击败了项羽的八千楚国子弟兵。可见在秦汉时代关中的富饶和关中的人口众多。 晋朝 司马昭代曹魏消灭了蜀汉政权,受封晋国王,封地在山西省上党郡,属于古代的晋国旧地,所以为晋国王。后来的朝代也称之为晋朝。晋朝直接继承了曹魏的衣钵,利用的是汝颍的世家大族。主要的支持力量是当今的河南省。 隋朝 隋朝杨坚在北周时期被敕封为随国公,封地在湖北随州,在古时候是随国的封地。杨坚依靠的开国集团却是关陇集团。这个集团发源于北魏的河北六镇的镇守将领,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为解决北方柔然族的侵扰,设置六镇。六镇将领累计军功逐渐成为北魏的柱国、大将军。其中武川镇逐步移镇关中、陇山一带,成为北魏分裂后西魏的主要支持力量。杨坚的祖上就是柱国、大将军,历经西魏、北周,通过军功、联姻掌握政权,代北周为皇帝,并一统天下。可以说隋朝利用的仍然是关中的物产的兵源。 唐朝 唐高祖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哥。李渊的祖上也是关陇集团的显赫人物。李渊在隋朝受封唐国公,镇守太原,太原旧地古时候是晋国的封地,晋国的别称也是唐国。李渊起兵后,首先的策略就是直扑长安,占领关中,关闭潼关,利用关中的地理优势和充足的粮饷、兵源,东出夺得天下。所以唐朝的发祥地仍然是关中。八柱国:影响了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几百年 宋朝 赵匡胤在后周时代,受封宋州节度使,宋州在今天的河南商丘,所以立国号为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朝建立后以商丘为南京,以洛阳为西京,以汴梁为东京,以大名为北京。由北宋的四京来看,北宋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在河南省周围。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过五代的战乱,关中已经破败不堪,而且黄河淤塞,难以运输物资到关中。大宋建都汴梁,本身就是黄河和南北运河的交汇点,正是利用黄河和运河的力量,北宋积蓄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粮饷,逐步统一了天下。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北宋的重心一直在河南省,没有真正完成中国的一统,比如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西北的河湟旧地、陇右故地。所以说,宋朝的发祥地是在河南,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东、向南移动。 元朝 发源地为蒙古高原,一路战马嘶鸣,击败金国、1227年灭亡西夏,1234年灭金,1279年,灭南宋,一统天下。元朝起,国号不再依据古地名,因为元朝的发祥地在中国古代是蛮夷之地,是中国没有统治的地方。元朝的发祥地和支持势力是蒙古。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起身草莽,参加红巾军,后自立门户,占领南京,自称吴王。由于在苏州的张士诚也自称吴王。所以朱元璋在前期被称为西吴王,他重用自己家乡的淮西诸将,后期吸收江浙的财力、兵源,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北伐驱逐元朝势力,一统江山。因为他早期接触祆教,祆教拜火,在中原有明教的说法。所以他的朝代立国号为明。明朝的发祥地是淮西,支持者是淮西诸将和浙东财力。 清朝 清朝发祥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把对明朝的恨 掘了汉人的墓,统一女真部族,建立后金国,并联合蒙古,反抗进攻明朝。明朝经历万历朝的“万历三大征”,国穷民弱,明朝知识分子的劣根性又导致帝国的工商税又难以交足,加上内部连年的平乱战争不见成效,掏空了明朝的国力。在明朝被李自成推翻后,清朝轻易如果,征战数十年终于一统河山。清朝认为明朝是火德,根据五行学说,火克金,水克火,所以改国号为清。清朝皇帝一直注重拉拢满蒙贵族,清朝的发祥地是东北,支持者是满蒙贵族。 中国历史上十大“龙兴之地” 得之龙兴方可得天下 朝代 | 奠基人 | 建立人 | 创立时间 | 龙兴之地 | 夏朝 | 禹 | 启 | 公元前2029年 | 阳翟(禹都,今河南禹州),安邑(夏都,今山西夏县) | 商朝 | 契 | 汤 | 公元前1559年 | 商/亳(今河南商丘) | 西周 | 古公亶父 姬昌 | 姬发 | 公元前1046年 | 周原(今陕西岐山) | 东周 | 姬发 | 姬宜臼 | 公元前770年 | 洛邑(今河南洛阳) | 秦朝 | 秦非子 嬴渠梁 | 嬴政 | 公元前221年 | 秦(秦国,今天甘肃天水),咸阳(秦朝,今陕西咸阳) | 西楚 | 项羽 | 项羽 | 公元前206年 | 吴中(今江苏苏州) | 西汉 | 刘邦 | 刘邦 | 公元前202年 | 芒砀山(今河南永城境内) | 新朝 | 王莽 | 王莽 | 公元8年 | 常安(今陕西西安) | 玄汉 | 刘邦 | 刘玄 | 公元23年 | 淯水(今河南南阳) | 东汉 | 刘邦 | 刘秀 | 公元25年 | 宛(舂陵、新野,河南南阳附近) | 曹魏 | 曹操 | 曹丕 | 公元220年 | 邺(今河南安阳) | 蜀汉 | 刘备 | 刘备 | 公元221年 | 成都(今四川成都) | 东吴 | 孙坚 孙策 | 孙权 | 公元222年 | 吴郡(今江苏苏州) | 西晋 |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 司马炎 | 公元226年 | 洛阳(今河南洛阳) | 北魏 | 拓跋力微 拓跋珪 | 拓跋珪 | 公元386年 |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 北齐 | 高欢 高澄 | 高洋 | 公元550年 | 邺(今河南安阳) | 北周 | 宇文泰 宇文护 | 宇文觉 | 公元557年 | 关中 | 隋朝 | 杨忠 杨坚 | 杨坚 | 公元581年 | 关中 | 唐朝 | 李虎 李渊 | 李渊 | 公元618年 | 晋阳(今山西太原) | 辽朝 | 耶律阿保机 | 耶律阿保机 | 公元916年 | 临潢府(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 | 北宋 | 赵匡胤 | 赵匡胤 | 公元960年 | 宋州(今河南商丘) | 西夏 | 拓跋思恭 李继迁 李德明 | 李元昊 | 公元1038年 | 夏州(今陕西横山县) | 金朝 | 完颜阿骨打 | 完颜阿骨打 | 公元1115年 | 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 | 南宋 | 赵匡胤 | 赵构 | 公元1127年 |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 元朝 | 孛儿只斤·铁木真 孛儿只斤·窝阔台 孛儿只斤·蒙哥 | 孛儿只斤·忽必烈 | 公元1271年 | 漠北(今蒙古国境内) | 明朝 | 朱元璋 | 朱元璋 | 公元1368年 |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清朝 |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皇太极 | 爱新觉罗·福临 | 公元1644年 | 赫图阿拉(金兴京,今辽宁新宾),盛京(清,今辽宁沈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