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323|回复: 0

佛缘大理——大礼、大治、大同、大理

[复制链接]

489

主题

0

回帖

179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
发表于 2021-5-24 21: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浩瀚的时间长河,冲刷出沧海桑田,铭刻出历史的印记。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泊,映照着变幻的风云…

有一片净土,叫大理。延绵在这片土地的历史,如神话般,带给我们浪漫的遐想。

爱江山更爱美人,江山和美人大概是男人毕生追求热爱的东西。无论何朝何代,以君王为代表的男人,都以得到江山和美人为耀。




至高无上的皇权,掌控着每一寸土地,拥有最美丽的女子。可,在大理,江山和美人,已经远远不及让自己的身体休息,心灵的修养。

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大理地区的部分地方隶属于益州郡管辖。东汉王朝又通过大理地区开辟滇西,建立永昌郡,汉族移民及官吏于是不断移入大理。公元6、7世纪左右,洱海地区有由土著居民与汉族移民融和而成的“西洱河蛮”,是今白族的先民,当时已有文字,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农业及建筑水平进步,也有城市的出现。公元八世纪初,南诏逐渐统一六诏,并征服洱海地区诸部落,在公元738年建立统一政权。从此,大理地区成为白族政权的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乃有进一步发展。古代佛、道、儒三教并存于大理地区,其中尤以佛教影响最深最广,故中古时期的大理文化实可称为佛教文化。

佛缘

从公元937年绵延至1253年的大理王朝22代国王中,先后有9位国王禅位为僧,再加上被迫逊位的1人,便足足有10个国王最后都当了和尚,这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里绝无仅有的现象。如一株奇葩,神秘美丽而出众。

唐朝末年,割据今云南、贵州地区的大理国段氏白族政权,多位君主都曾先后禅位为僧。由于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君主笃信佛教,同时由于掌权贵族高氏的威胁,自第八代皇帝段素隆开始,只要遇到星变或者灾难,君主就会让出皇位,出家为僧。

1026年,段素隆禅让给侄子段素真,出家为僧。

1041年,段素真禅让给孙子段素兴,出家为僧。

1071年,段思廉禅让给儿子段廉义,出家为僧。

1081年,段寿辉禅让给堂弟段正明,出家为僧。

1094年,段正明禅让给权臣高升泰,出家为僧。高升泰立国号为“大中国”,临终遗命还政段氏,立段正淳为帝,大理国复辟。

1108年,段正淳禅让给儿子段正严,出家为僧。

1147年,段正严禅让给儿子段正兴,出家为僧。

1171年,段正兴禅让给儿子段智兴,出家为僧。

1238年,段智祥禅让给儿子段祥兴,出家为僧。

为什么身处大理的一代代君王最终都舍弃江山美人而心甘情愿的皈依佛教呢?佛教自公元8世纪由传教僧人传入大理南诏国。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已成了统治者用以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尚浮图,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过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沿山寺字极多,不可碑记”。这是对当时佛教盛行的写照,因此,大理有“妙香古国”的别称。这时期佛教僧徒众多,更重要的是佛教的三大体系在这里都存在,这里还是云南境内的佛教支系阿叱力教主要流传地。大理的佛教,传入较早的是大乘佛教的密宗。密宗,印度语叫“阿叱力”,意为“轨范”、“导师”,因此又称阿叱力教,其僧人称为“师僧”。密宗僧人有家室,世代相袭。阿叱力教主要传播的是“三密”,信徒们渴望来生能到达“彼岸世界”。

鲜红的彼岸花开在彼岸的世界里,那里没有凡尘的一切怨恨、纠结和苦难,只有宁静与祥和。因为深信佛教的根本教义:慈悲为怀,轮回有道。所以在大理国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段氏统治者有多达十几个国王都皈依佛门。君王们都渴望着,能通过佛家,转世轮回。                    

在以佛教为治国之本的316年间,大理国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争、动乱或官廷杀戮之类血腥的事件,成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这是这片土地的荣耀,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福运。

大气●大义

山川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江河冲出岁月的蹉跎。世代生活在大理的人们,从未忘记先祖慈悲祥和的精神,深深眷恋着大理的一山一水,赋予她一个又一个最美的传说。至今,仍久久传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厚博大气度,是大理从开天辟地的史前到绚丽多姿的今天一直存在着的。这样一片土地犹如一张温床,孕育出大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让姿态万千的人在这里找寻自己的精神寄托。

大治●大理

据有关大理的史籍记载,“大理”一词源于南诏国第11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后来的大理国段氏王朝,奉行天人合一,政教合一的治国思想。实行新政,改革旧制,推行礼治,取国号为“大理”,就是要大大调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理”与“治”同义,“大理”即“大治”的意思。从此,“大理”成了苍山脚下,洱海及其沿岸这片人间仙境的名字。

风云变幻,斗转星移,佛家说的前世今生来世,让每一个生活在大理的人,都披上了一层神秘梦幻的纱。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子民们,身处最干净纯粹的天地人间,他们在这里传承、创造。如先祖一般,不沉溺世俗浮华,只为更高更远的理想而奋斗。现在,他们守卫大理的前世,建造大理的今生,瞭望大理的来世。

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白族南诏国被汉人谋朝篡位,白族人成功复国建立大理

几千年来,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文化昌盛,经济繁荣,武力强大,让周边少数民族有一种神之迷恋,为之向往。

但汉人中原王朝和少民边疆政权之间除了和平交往,爆发的战争也不少。当汉人中原王朝被打败时,许多汉人工匠、官吏、知识分子被俘虏到少民边疆政权,结果反倒促进了当地的全方位发展……

别的今天咱不说,单说晚唐时期最严重的边患——南诏。

晚唐时期,大唐可谓多灾多难。

宦官专权,朋党相争,藩镇割据,武将造反,吐蕃入侵,把大唐折腾的奄奄一息。

位于西南的南诏国也不让人省心,与先后唐朝爆发了三次大战,唐朝先败后胜,终于按住了南诏。



明代万历年间的云南总兵邓子龙,看到南诏埋葬唐朝将士的“万人冢”,感慨万千,赋诗一首:“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

南诏也曾多次打败唐朝,攻入唐朝疆域,掠夺人口和财富。

公元756年,南诏攻陷巂州,夺取了大量人口、牲畜和各类物资,“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积储,一月馆谷”。(《南诏德化碑》)其中就包括巂州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郑回。

公元830年,南诏王劝丰佑的军队攻陷成都,大掠子女、百工数十万人……

好,我们这篇文章主人公的祖宗出现了……

郑回,河南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唐朝天宝年间中举明经,任巂州西泸(今四川西昌)县令。

巂州沦陷时,郑回被南诏大将王乐宽所俘。王乐宽收郑回为义子,改姓王。

因为郑回是唐朝官员,儒学典籍知识丰富而且有从政经验,所以王乐宽把他推荐给南诏王阁逻凤,非常看重他,给他改名叫蛮利了,任命他为王室教师,负责教育王室子弟。

不过讲真,郑回(王蛮利)的文化水平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因为他中举是中的是明经科。

唐代学子们有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明经是相对容易考的。明经考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考生只需背熟儒家经典,很容易就考上了,所以三十岁考上明经就已经是老考生了。而考进士的内容是诗词歌赋,又多又难,所以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考上的比较早的。

阁逻凤的孙子异牟寻即位后,任郑回(王蛮利)为南诏清平官(宰相),《旧唐书•南诏传》载,“异牟寻以回为清平官,事皆咨之,秉政用事。”无论大事小事全都向郑回咨询。

《资治通鉴•唐纪》载:“清平官者,蛮相也。凡有六人,而国事专决于回,五人事回甚卑谨,有过则回挞之。”

郑回不仅官居宰相,而且“专决(南诏)国事”,一言九鼎,威势显赫。

大约是在这个时候王蛮利又改回原名:郑回。

如果异牟寻知道自己这一任命,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国家,还让自己的子孙被灭族的话,恐怕当时就把郑回砍成几千几万段吧……

在人才济济的大唐,郑回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县令,而到了蛮夷之国南诏,陡然升任宰相。

郑回以一个县令的才能,掌管一个国家,还做的有声有色,真应了李斯的那句名言:“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人生际遇啊……

从郑回被被俘到升任清平官这二十几年中,南诏不断对外扩张,版图达到极盛。


但如何管理这以武力打来的江山,是摆在阁罗凤等人面前的大难题。

而郑回对阁罗凤、异牟寻的知遇之恩充满感激之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制定典章制度,决定内外政策,治民理财,使得南诏终于消化了扩张的成果,成为西南的强国。

不仅如此,郑回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南诏和吐蕃被唐朝名将李晟打的惨败后,吐蕃迁怒于南诏,极力奉劝南诏与吐蕃断交,重新归附唐朝,

异牟寻听从劝告,重新归唐,南诏和唐朝联军大败吐蕃,摆脱了被吐蕃剥削压迫的地位。

郑回被俘时大约30岁,享年大约70岁。

今剑川石宝山石窟王者像中,异牟寻左右各雕文官一人,其中戴纱帽、穿大袖袍端坐者,即为郑回。

郑回去世后,大理白族的百姓将其立为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本主祭祀,并延续至今。

在白族文化中,本主相当于帝王的谥号,可见郑回在云南大理受拥戴之深,地位之高。

郑回的后代子孙世世代代世袭清平官,到了他的第七世孙郑买嗣时,觉得清平官当的太久了,该当皇帝玩玩了。

干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南诏侍臣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扶植隆舜之子舜化贞为傀儡,并伪造遗诏,成为掌握国家大权的“国老”。

自此,郑买嗣完全掌握了南诏的大权。

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见时机成熟,便起兵杀死南诏王舜化贞和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自称皇帝,建元安国。

大长和国疆域包括今云南全部、四川大渡河以南、贵州西部,缅甸北部那加山脉和萨温江以东、老挝北部等地,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从756郑回被掳到南诏,到902年郑买嗣对南诏谋朝篡位,郑家共经历了7代人,差不多150年。

郑买嗣在位期间,喜杀戮,国内矛盾尖锐,动荡不安。

909年,郑买嗣病死,庙号圣祖,谥号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葬处不明。其子郑仁旻继位。改元始元。

914年,郑仁旻发兵渡过大渡河,进攻前蜀,妄图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种捞一把,结果被前蜀王建打的大败。

郑仁旻在位期间毫无建树,发动对外战争惨败,又迷信方士,服食丹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嗑药太多神经错乱,经常胡乱杀人。

926年郑仁旻卒,谥号肃文皇帝。其子郑隆亶嗣位,年号天应,

928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和清平官赵善政造反,杀死郑隆亶,赵善政自立为大天兴国皇帝,郑隆亶谥号恭惠皇帝。

大长和国自902年立国至928年灭亡,共传3代,计26年。

短暂的大长和国既没有文治,也没有武功,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929年,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建大义宁国。

930年,杨干贞即被其弟杨诏(杨明)篡位。杨诏发觉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白族人)有帝王之相,惊怒之下派兵追杀。段思平逃走。

937年, 段思平(白族人)率滇东三十七部起兵造反,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逃走后被擒。

段思平建大理国,建元文德,定都大理。

长治久安的大理,成为乱世中的一方乐土,也因后世武侠小说而广为人知。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所提供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 如资源下载链接侵犯到版权方,请发送邮件到o2k@qq.com,站长核实后会第一时间移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桂ICP备17006911号-1|历史的天空

GMT+8, 2024-12-23 15:43 , Processed in 0.2009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