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578|回复: 0

八柱国:影响了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几百年

[复制链接]

489

主题

0

回帖

179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98
发表于 2021-5-24 2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宇文泰为创始人,开创了四个王朝,西魏、北周、隋、唐。

想了解北周的宇文泰、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就必须深入了解其共同的出身: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关陇集团),实际把控了中国差不多500多年。

这就足以说明关陇集团的影响力之大,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与关陇集团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只不过李世民在位期间,不断的压制关陇集团,否则李世民的结局恐怕与隋炀帝没有差别。




关陇集团是宇文泰为与东魏高氏抗衡,而将从河套地区辗转迁移到关中的北方六镇武将(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和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当地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在府兵制基础上形成的军事贵族集团。

北魏时期,在河北的北部、内蒙古的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分别为: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

建立六镇的最初目的是保卫北魏的核心地区(北魏的都城平城在今天的山西大同附近,距紧挨着内蒙古,统一收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六镇分布在北魏的北部边境地区,即今天的内蒙古境内。

八柱国与十二大将军

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世民的外祖父),侯莫陈崇,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八柱国和他们的子孙们缔造了君主专制社会的第二帝国(第一帝国为汉朝),并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其后代是隋朝皇族;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其后代是大唐皇族;李弼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不仅如此,还有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等也都是出自关陇集团。

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周文帝(宇文泰)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已前,任者凡有八人。周文帝位总百揆,都督中外军事。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这就给府兵制涂上了一层鲜卑部落兵制的色彩。

这些柱国、大将军、开府,为着共同的利益,崇尚军功,交替支持,互相联姻,结成了从北魏末年到唐朝前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中央约200年的政治集团。在当时混乱的中国境内,这个集团的横空出世,因其凝聚力强大、人才辈出,成为结束长达400年分裂的主体力量。后世史学界对其有较高赞誉:“魏周肇其基,隋唐承其统,以其武功文治,克定东西、混一南北,结束魏晋四百年之分裂局面,开启隋唐中古极盛之世。”也就是说,关陇集团一共推动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兴替。他们先是聚集在宇文泰旗下,一起创立了西魏;后又分别支持宇文后裔建立北周取代西魏、杨坚建立隋朝取代北周、李渊建立唐朝取代隋朝。在此过程中,权力不断扩张的关陇贵族逐步腐朽、失去活力,渐成阻碍社会进步的门阀集团。

隋二帝釜底抽薪 关陇集团势力渐消

  出身于关陇集团的隋文帝杨坚,是乘着北周幼帝在位、神器无主的时候,争取到关陇集团的支持,而最终获得了帝位。

  但在登基后,杨坚却对关陇集团深怀戒心,一方面关陇集团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害怕其中有人袭其故伎;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腐朽的门阀政治,提拔更有生机的中下层地主进入政治舞台,释放民间生产力,推动国家的改革发展。

  开皇初年,杨坚就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对府兵制实行君主直辖。这直接剥夺了关陇贵族赖以存在的军事基础。

  杨广继位后,承续乃父遗志,以更大力度持续打击关陇集团。

  他创立了进士科。隋文帝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但当时只设秀才和明经两科。“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这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适应历史趋势的官吏选拨制重大改革。中下层地主甚至部分贫寒子弟,从此可通过读书应考登上仕途,限制和打击了昔日豪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扩大了人才来源和统治根基,进步意义较大。

  杨广还剥夺了大部分关陇集团贵族世袭爵位的特权。他曾下诏,“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并将原有的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爵位,“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这既减少了冗繁的官僚层次,又节省了政府开支,却严重触犯了关陇世族的既得政治利益。

  在此基础上,杨广效仿乃父,进一步打击以关陇集团为代表的贵族世家的经济利益。其主要举措是“括户”,就是通过检查户口,将世家隐漏不报的人口搜括出来,遣送还乡或就地入籍,这样可增加国家财赋和兵源。虽然历朝政府都试图从世家手中争夺户口,但唯独隋朝工作最为彻底。

  作为括户的辅助手段,隋政府推出了轻税和整顿吏治的政策,将原本躲在世家庇佑下逃避重税和苛吏的小农吸引到政府怀抱。后世赞誉说:“设轻税之法,浮客悉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实由于斯。”

  就这样,文、炀二帝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关陇集团进行了釜底抽薪的致命打击,后者原有的军事、经济、政治特权被剥夺殆尽,子孙后代也无法把家族的基业传下去。如此一来,他们对隋王朝的统治,必然由支持转向反对和仇视,千方百计伺机夺回原有权利。

  相机而动四次逆袭成功

  客观地说,杨广是个很有眼光的君主,在位期间的业绩令人叹为观止———

  修建大运河,促进了经济大发展和全国大融合。营建东都洛阳,修正了长安偏居西北的缺陷,凝聚了关东的人心物力。

  在国防上,杨广令突厥俯首称臣,平定了吐谷浑,“辟地三千里”,史称“威振殊俗,过于秦汉远矣”。

  任何一个帝王能实现其中一个工程,就可称得上有为之君了。而杨广却将所有的工程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充分体现了他不体恤民力,企图以最快速度建不世之功。

  与此同时,隋炀帝却经常带着数十万大军全国大巡游,在位14年竟有10余年在外冶游;又挥霍无度,穷奢极欲,海内财力耗竭殆尽。

  一方面肆无忌惮地挥霍民力,过度透支国力;一方面后期对高句丽的战争连连失利。内外两方面的举措失当,导致民怨沸腾,统治基础大为削弱。

  一直相机而动的关陇集团顺势发动了一次次反叛。

  首先是关陇集团核心人物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乘杨广二次征伐高句丽时在黎阳起兵。一时“公卿达官子弟奔者如流”,其中大部分是关陇集团后裔。

  虽然这次反抗很快被镇压,却如同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原已有苗头的农民起义烽火,越烧越旺。很多历史学家都将隋朝灭亡归因于农民起义,却忽略了关陇集团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直至隋炀帝死前两年的616年,农民军仍是分散的小股势力,无力与隋军主力作战。杨广却误判形势,匆匆南下江都,放弃了他赖以立国的关中河洛地区。

  于是在617年,关陇大贵族蒲山公李密和唐国公李渊相继起兵,割据一方,众多关陇世族纷纷加入其中。

  在获悉昔日贵族全数起来反对自己后,杨广的意志完全崩溃,在离宫内整天饮酒为乐,颓废不堪,一直守候他身边的关陇子弟便发动兵变,将他缢杀了。

  根据公开的史料,初略统计了一下参加“江都政变”的人员情况,发现其头目均属于关陇集团,其余人中超过六成也属于关陇集团,而被害者除皇族外,绝大部分都不属于关陇集团。

  李渊在获悉杨广遇弑后,立刻废掉了所立的傀儡隋恭帝,在关陇贵族的支持下,创立了唐朝,经过数年战争终于再次一统天下。关陇集团在唐初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有关学者认为,隋朝二帝作为关陇贵族推上台的利益代言人,却触动了后者的核心利益,如同实力不足的董事长叫板全体董事会,被罢免是在所难免的。隋炀帝若能采取渐进式改革措施,待皇室“资本”真正“控股”时再发难,估计隋王朝也不至于如此短命。这其实也是唐朝经历三代皇帝后,在武则天手上才终于解决关陇集团的成功原因所在。

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八柱国:

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宇文泰(其第五女襄阳长公主下嫁北周神武公窦毅,生唐太穆顺圣皇后)。其子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追尊为太祖文皇帝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元欣(北魏献文帝之孙,广陵王元诩之子)。西魏恭帝即位,进大丞相。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李渊祖父),周代魏追封唐国公(唐国号由来于此)。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李密曾祖父),周代魏进封赵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其三女为北周、隋、唐三朝皇后),周代魏进封卫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周代魏进封楚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周代魏进封燕国公。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周代魏进封梁国公。

八柱十二将后代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而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将永入史册。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西魏、北周及隋唐和关陇贵族集团的关系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1、宇文泰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死后追谥),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沿袭近二百年,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南梁的襄樊、巴蜀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他先后做过西魏的丞相、太师、大冢宰,独裁军国大政.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2、赵贵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3、元欣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

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4、于谨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5、侯莫陈崇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6、独孤信

“独孤一门三皇后”的传奇,史书如是评论独孤一门:“周隋及皇家(指唐朝),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史上“最牛老丈人”,实至名归。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她们是:北周明敬皇后(独孤信长女,与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成婚,宇文毓即北周明帝),隋文献皇后(独孤信第七女,与隋文帝杨坚成婚),唐元贞皇后(独孤信第四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只有民国宋氏三姐妹勉强可以与之一比,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

7、李虎 

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8、李弼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泰侄儿)、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将,此外另有王思政,王罴,蔡佑,耿豪等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关陇集团中,其它后起将才如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尉迟迥(宇文泰外甥)、韦孝宽、长孙晟(唐朝长孙皇后之父)、贺若弼、韩擒虎、李世民(宇文泰曾外孙)、李靖(韩擒虎外甥)、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唐高祖李渊和隋文帝杨坚的老领导宇文泰

唐高祖李渊和隋文帝杨坚的父辈杨忠、李虎共同辅佐过的一个人,此人奠定了隋、唐两个朝代的基础,虽然隋唐自有朝代更迭,但是自他开始以后的数百年的中国一直是由他开创的一个小团体所统治。这就是南北朝晚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宇文泰,以及由他领导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宇文泰为创始人,开创了四个王朝,西魏、北周、隋、唐,而李渊的爷爷李虎、杨坚的父亲杨忠正是关陇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

宇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宇文泰早年追随老领导贺拔岳南征北战,最后在贺拔岳被杀后接手了贺拔岳的部众,建立了西魏政权。和以高欢为首的东魏政权常年征战。宇文泰一生文治武功,改革军制,建立了府兵制度。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他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亲手提拔了很多武川军人,当时有八柱国十二将军之称,八柱国十二将军就构成了整个关陇军事贵族的基础,他们的子孙们世世代代都是统治中国的精英阶层,在这个小团体里就有杨忠和李虎。

李虎和杨忠都有一个特点,都是武川人,但是都自称出自关陇。李虎自称出自陇西李氏,杨忠自称出自弘农杨氏。这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作风彪悍,也都是军人世家,他们的父辈也都在武川担任军职,最终他们依靠着赫赫军功和出色的个人能力成为辅佐宇文泰开创北周政权的柱石。

先来说说李虎,史书记载李虎年轻时就有大志,善骑射,轻财重义,和宇文泰一样,也是贺拔岳的手下。公元529年,南梁梁武帝派部将陈庆之护送元颢北伐,没料想在陈庆之神奇的表演之后仅凭7000白袍军就打进了北魏首都洛阳,北魏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派贺拔岳出兵反击,最终击败了元颢,李虎在此役之中表现耀眼,以此功封宁朔将军、屯骑校尉、晋寿县子。不久他又追随贺拔岳消灭了破万俟丑奴,之后留镇陇西,累迁至东雍州刺史、卫将军。后来老领导贺拔岳为另一势力侯莫陈悦杀害,李虎星夜赶往荆州会见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建议贺拔胜进入关中收服贺拔岳的余部,为贺拔岳报仇,贺拔胜竟然以能力不足而推辞了。不久同是贺拔岳部将的宇文泰起兵为其报仇,成功的击败侯莫陈悦而成为军队实际的领导者,李虎也颇为欣赏宇文泰的能力,心甘情愿的投到宇文泰麾下。之后灵州刺史曹泥之乱,李虎多次亲冒矢石,屡立战功。

公元537年,从宇文泰在沙苑之战中大破高欢。又自领军平定贼帅梁企定之乱。梁企定率众投降,李虎获男女数万口以充实关中地区,以军功兼任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开府仪同三司,从此为李家积累了雄厚的资本,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再加上风云变幻的形势,最终由李家夺取了数代人奋斗的成果,开创了大唐盛世。

杨忠据史书记载,身材高大、武艺绝伦、英俊貌美、度量宽宏,简直就是个没有缺点的完美男人。而且曾经在南梁做过5年俘虏,这样的经历更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杨忠先后追随了尔朱荣、独孤信。公元534年,魏孝武帝和高欢闹翻,向西逃窜,到了关中,杨忠于是随独孤信一路保护着孝武帝,来到了宇文泰部成为其手下,被封为安西将军。高欢也另立皇帝,北魏从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之后杨忠跟随宇文泰攻破沙苑(李虎也在此战中立功),生擒东魏名将窦泰,以此功晋升为征西将军、襄城县公。河桥之役、玉壁之围、讨伐稽胡、邙山之战等历次东西魏交战著名战役中,杨忠多次身先士卒、以武勇闻名于天下,积功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都督朔燕显蔚四州军事、朔州刺史。

侯景之乱后,梁国元气大伤,杨忠经略荆州。期间动用了一切能用的手段,利用敌国内乱,扩大了北周的版图。因为平定荆州的功劳,杨忠进爵为陈留县公。

杨忠李虎最终都成为宇文泰的开国功臣,几十年后北周兼并高欢开创的北齐,北方统一。接着杨忠的儿子杨坚雄才大略,篡了北周政权不说,还灭了陈朝,亲手结束了南北朝实现了大一统。再过几十年由于继任者杨广的胡折腾,李虎的孙子李渊在太原起兵,最终夺了杨家的天下,开创了大唐盛世。追根溯源,他们能有如此大的作为,归根结底是和当时的文武双全的宇文泰一起并肩战斗,最终才积攒下雄厚的实力。因此可以说没有宇文泰,也就没有隋唐盛世。

有鲜卑血统的唐王室

宇文泰死后第二年其三子宇文觉代魏自立建立北周,他被追尊为太祖文皇帝,待到其四子宇文邕即位后国势日益强盛,于公元577年灭同它对峙了二十多年的北齐,可惜天妒英才,宇文邕在统一北方后第二年病死,北周为其亲家杨坚取代,不然中国历史上就会出现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周。宇文泰和李世民的关系得从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说起。 太穆皇后窦氏,北周上柱国窦毅与襄阳长公主之女。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窦氏年幼时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抚养于宫中,很受宠爱。她曾因劝谏周武帝亲近和亲的柔然公主而得到周武帝称赞,认为她小小年纪,见识不凡。有记载称当时的名将长孙晟听说这件事以后,对朋友说“此奇人必有奇子,可为婚姻”。几十年后,长孙晟去世,他的内兄高士廉做主将长孙晟的小女儿嫁给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窦氏七岁时,杨坚篡位,宇文家族被诛杀殆尽。窦氏闻讯,自投胡床下,叹息道:“恨我不为男,救舅氏之患!”。窦毅和襄阳长公主连忙堵住她的嘴:“慎勿言,以致灭门之祸!”襄阳长公主是宇文泰第五女。话说到这我想大家一定已经知道宇文泰和李世民的关系了,即宇文泰是李世民的外曾祖父,也就是说唐朝的皇帝除唐高祖李渊外,自唐太宗李世民以下的二十位皇帝全部都是宇文泰的直系子孙,李世民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鲜卑族血统,这同唐朝的风气开化,对女子禁锢较少,甚至同后来的武则天称帝以及子娶父妾(如唐高宗李治娶武则天),父纳子妻(如唐明皇李隆基娶杨贵妃)都有直接的影响。

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诸女婿中竟有三朝皇帝

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妻族、母族称为外戚,亦多被世人当做权势的代表。能成为皇帝的岳父,高官厚禄自然不在话下,在戏曲小说中还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国丈”。一个国丈还不够,“三重国丈”才过瘾!这可不是玩笑,南北朝时期就真就有这么一位,三个女儿嫁了三个皇帝,妥妥的“三重国丈”!

史上“最牛老丈人”——独孤信!独孤信,本名如愿,云中人。据说还是位美男子,史载:“信美容仪,善骑射。……信既少年,自修饰服章,军中号为独孤郎”。

南北朝时期,历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官拜大司马,进封卫国公。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元年三月己酉(557年),实际控制朝廷大权的晋国公宇文护逼令独孤信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谥曰河内戾公。

独孤信长女,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唐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皇后。

正值盛年的独孤信,坐拥“三重国丈”身份,竟然被权臣逼死,又给了“戾”这个恶谥,这也太不合乎常理了!他的三位皇帝女婿去哪里了,是哪三位皇帝这么不护着自己的老丈人?

这一切都要从“柱国大将军”这个称号说起。

南北朝时期,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三年(537年),以宇文泰“建中兴之业”授予柱国大将军,此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至大统十六年(550年),任者凡有八人,号称“八柱国家”。他们分别是:

总百揆、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安定郡开国公宇文泰。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元欣。

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李弼。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赵贵。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莫陈崇。

宇文泰,位总百揆、督中外军。元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闱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是为“十二大将军”。他们分别是: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武郡开国公宇文导。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阳郡开国公达奚武。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阳平郡开国公李远。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阳郡开国公豆卢宁。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郡开国公贺兰祥。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郡开国公王雄。

至此,关键人物都已登场。除了男一号独孤信之外,另请大家记住宇文泰、杨忠、李虎这三位。

宇文泰,八柱国之首,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冬十月乙亥(556年),卒于云阳,时年五十二,谥曰安定郡文公。

宇文泰嫡长子、第三子宇文觉嗣位太师、大冢宰。西魏恭帝三年十二月丁亥(557年),魏帝封宇文觉为周公。十二月庚子,魏帝禅位。元年春正月辛丑(557年),宇文觉即天王位,国号曰周,史称北周。宇文觉在位期间,朝廷大权一直被晋国公宇文护实际控制。

元年秋九月(557年),宇文护废黜宇文觉,迎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即天王位。二年春正月癸丑(558年),立王后独孤氏,夏四月甲戌,崩。

王后独孤氏,独孤信长女,宇文毓在藩时纳为夫人。武成元年秋八月己亥(559年),宇文毓改天王称皇帝,旋即追封独孤氏为皇后。

宇文毓庙谥曰世宗明皇帝,独孤谥曰明敬皇后。

第一位皇帝女婿宇文毓,因庶出身份本无缘帝位,然而历经波折终承大统,独孤信真是好眼光!可惜的是,此时独孤信已故,长女独孤氏也只当了几个月的王后便去世了。

杨忠,十二大将军之一,后封随国公。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三年(568年),薨,年六十二,谥曰随国桓公。

子杨坚嗣位。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二年十二月甲子(581年),周帝诏封杨坚为随王。大象三年二月丙辰(581年),立独孤氏为王后。

开皇元年春二月甲子(581年),周帝禅位,杨坚即皇帝位,定国号曰隋,改元开皇。丙寅,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皇后独孤与文帝杨坚每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其为“二圣”。

皇后独孤氏,名伽罗,独孤信七女。北周初年(约557年),独孤信见杨坚有奇表,将十四岁的独孤伽罗与之为妻。隋文帝杨坚仁寿二年八月己巳(602年),独孤氏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

杨坚庙谥曰高祖文皇帝,独孤谥曰文献皇后。

次子杨广,继隋帝,后亡于唐,谥曰炀皇帝。

长女杨丽华,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二年(573年),嫁皇太子宇文赟为妃,时年十三。宣政元年六月戊戌(578年),皇太子宇文赟即皇帝位。闰六月,立太子妃杨氏为皇后。及隋立,开皇六年(586年),封乐平公主。

第二位皇帝女婿杨坚,亦是独孤信故后多年之事。外孙女先当皇后,女儿再当皇后,独孤信泉下有知应是感慨万分。

李虎,八柱国之一,陇西郡开国公,卒于西魏年间(约554年),后追封唐国公。

子李昞袭陇西郡公,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四年(564年)进封唐国公。

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年间(约571年),李昞故后,子李渊袭唐国公。及隋立,爵如故。

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三年六月(617年),李渊晋阳起兵。十一月丙辰,克京城长安。癸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元义宁。随后,李渊进封唐王。

隋恭帝杨侑义宁二年五月戊午(618年),隋帝逊位。五月甲子,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国号曰唐,改元武德。

武德元年五月己卯(618年),追尊谥父李昞为世祖元皇帝,追谥母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第三位皇帝女婿李昞,为唐朝建立后追尊之皇帝,女儿亦是追封皇后。然而外孙李渊,建立大唐,曾外孙李世民,开创盛世,独孤氏也算是外戚中最辉煌的一族了。

独孤信之“三重国丈”,俱是死后哀荣,但其挑女婿的眼光可谓毒辣!女婿家当了皇帝之后,亦不忘追思一下妻母先祖。

隋文帝杨坚称帝后,下诏追封独孤信,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相沧瀛赵恒洺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

据独孤后人墓志铭,唐朝时追赠独孤信为梁王。

史书如是评论独孤一门:“周隋及皇家(指唐朝),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史上“最牛老丈人”,实至名归。

关陇集团夺取天下

北魏末期,天下大乱,朝政由怀朔镇的首领高欢独掌,他不仅控制朝廷,与孝武帝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尖锐。为了对付高欢,北魏孝武帝密令大将贺拔岳对抗高欢。

贺拔岳同样出身六镇,也是名将之后,文韬武略、征战杀伐,可谓一时之名将。

依据孝武帝的旨意,贺拔岳着手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包括原来六镇的残余力量。

关陇集团逐渐形成,贺拔岳成为关陇集团的第一代首领,主要活动区域在关中地区。

高欢对贺拔岳所领导的关陇势力非常忌惮,但又无法通过军事渠道消灭。

最后,高欢使用离间计,贺拔岳被其女婿元洪景杀死。

贺拔岳虽然死了,但关陇集团依然存在,而且是刚刚起步。

贺拔岳的旧部拥立贺拔岳的下属宇文泰继任关陇集团的首领,继续与高欢对抗。

公元535年,魏孝文帝之孙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其侄宇文护掌握了朝政大全。

公元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皇位给宇文觉,西魏灭亡,北周立国。

公元534年,高欢拥立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国号“魏”,定都邺。史称“东魏”。

公元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东齐立国。

不说东齐,只说北周。

宇文泰出身于武川镇,为了把西魏政权牢牢掌握在武川人手中,宇文泰将武川人编制成了一支军队,并以武川人统领。

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十二大将军、八柱国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了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阶层。

八柱国中有赵贵、元欣、李虎、李弼、于谨、侯莫陈崇、独孤信。有了这些人,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短暂辉煌。

北周静帝时,朝中大权全部交由天元皇后杨丽华的父亲——外戚杨坚。

外戚杨坚后来创立了隋朝(隋文帝),其皇后独孤伽罗正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

关陇集团中:

宇文泰的子孙创立了北周;

大将军杨忠的子孙创立了隋朝;

李虎的子孙创立了唐朝;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都是八柱国里独孤信的女儿。

北周、隋朝、唐朝,全部出自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实力到底有多厉害?

关陇集团最早的时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说到关陇集团,大部分重要人员都是少数民族。不过随着不断扩大,人数是越来越多。

关陇集团初建于关中,最早的时候由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组成了“八柱国”,这些人组成了关陇集团的前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南北朝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

比如说西魏、北周、隋、唐。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提出了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隋、唐帝王皆出自一个门阀士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初期,是由鲜卑族组成的,不过后来随着关陇集团的发展,拥有了汉人。

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的唐太宗就有鲜卑血脉。关陇集团建立之后,汉人不断的加强,后来随着思想的延进和文化的侵染,这样的军事大族逐渐以汉人为主体。北魏后期,关陇集团首次出现,这时候就有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

有了就有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就分别有了军事,还有行政权。这样一来关陇集团的人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周静帝年龄很小,杨坚开始笼络大臣,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由此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虽然隋炀帝已死去近1500年,至今史学界对其死因的研究却依然有热度。表面上看,“天下大乱,骁果思归”,是致其死命的导火索;深入一层看,“得之于宇文氏,失之于宇文氏”,似乎是隋王朝的宿命。而实际上,隋朝文、炀两代皇帝对当初支持其上台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不遗余力的持续打击,导致后者不断伺机反抗,才是最终致隋炀帝和隋王朝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关陇集团走向了衰落及毁灭

随着杨坚的出现,以及隋朝的建立,让关陇集团走向了衰落。

杨坚是在关陇集团的支持下,才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

俗语,卸磨杀驴。统一天下后,隋文帝杨坚最担心的就是关陇集团,一是势力强大又复杂,杨坚自己怕有人取代自己;二是关陇集团的抱团行为也影响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杨坚不是杨广,是一代明君,自然想铲除关陇集团,但岂会容易。

杨坚在其统治时期,刻意培养中下层官吏,架空上层的关陇集团。

首创“三省六部”制、府兵制等,想直接“釜底抽薪”关陇集团的军事基础。

杨坚的思路非常的清晰,也非常的有效,但时不假年,杨坚活了64岁,突然病死了。

继位的杨广(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但对待关陇集团,比他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广的第一个办法是培养南方的汉人势力,试图用其制衡关陇集团。但关陇集团势力太大,南方的汉人也不肯和关陇集团同殿为臣、进行斗争。这个策略失败了。

杨广第二个办法更加的激进:多次让关陇集团攻打高丽国。借战争削弱甚至消灭关陇集团。

南方汉人不支持杨广、关陇集团也看出了杨广的目的,从而反目成仇,再加上杨广的各种暴行,最后演变成了隋末的大乱。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原来的统治基础关陇集团也起兵反对杨广。隋炀帝一时之间四面楚歌。

蒲山公李密占据天下粮仓黎阳;唐公李渊占据太原,并进军长安;众多关陇贵族纷纷跟风起兵。杨广最终命丧扬州城。

李渊建立的唐朝,成为关陇集团的新代言人。关陇贵族在战争中重获新生。关陇集团没有被消弱,反而是越来越强。这一点不可否认。

李渊在位前期,主要是东征西讨,并无理由,也无精力对付关陇集团。

即使是唐朝建立之后,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关陇集团的势力庞大。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开始利用山东集团,与之抗衡,不过无论是哪一个军事集团,都没有抗衡关陇集团的实力。不过随着赵贵、独孤信等人的谋袭兹事,集团内部开始“兄弟阋于墙”。

在这时候关陇集团开始衰落。不过真真正正让关陇集团退出舞台的人是女皇武则天。当时关陇集团由于长时间的经营,内部也已经非常的腐败了。加上武则天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逐渐的出现了代替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天下也安定了。李世民遇到了和杨广一样的问题:关陇集团的问题如何解决?

吸取了杨广的经验,李世民准备使用政治方式解决,虽然他没有选择南方的汉人势力,但却着力提拔关东的群体,也就是山东集团。

山东集团是指太行山以东,包括现在的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氏族大家,比如太原的王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清河崔氏,合称“五姓七望”。这是隋末唐初唯一可与关陇集团抗衡的政治集团。魏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山东集团的制衡之下,关陇集团影响力开始下降,但不会立刻消亡。




此时长孙无忌已经成为关陇集团的首领。

关陇集团的人才。同时关陇集团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后武则天时代,特别是经历“安史之乱”后,无论是关陇集团还是山东集团都无力独自支撑局面,于是两股势力最终合流,共同支持唐朝中后期的朝政。

武则天虽然是压制了关陇集团,但是真正让关陇集团消失的人是朱温。

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禅位,建梁国,史称“后梁”。朱温灭唐建梁之后,把“五姓七家”的人都扔到黄河里头了,这标志了关陇集团彻彻底底地消失了。存在五百多年的关陇集团,就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从此之后历史上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门阀士族。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所提供下载链接也是站外链接,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 如资源下载链接侵犯到版权方,请发送邮件到o2k@qq.com,站长核实后会第一时间移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桂ICP备17006911号-1|历史的天空

GMT+8, 2024-12-23 10:17 , Processed in 0.1802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